close
年初學了三個月的口譯,昨天終於有了小試身手的機會。

說起口譯,可不是會講雙語就可以做的;臨場反應要快,記憶要強,口齒要清晰。有此一說是,過了35歲後,就不適合學口譯了。主要是記憶和反應,都隨年齡遞減也。

班上曾幫部長級官員做口譯的同學也警告說,尤其是在新加坡,做口譯就要有被批評的心理準備:因為大部分人都通雙語。就算他們的中文或英文表達沒你好,但只要聽得懂你的翻譯,要批評則是綽綽有餘了。

學期末的考試,我拿了個B+的成績。自己其實已經覺得滿意了。其一,我尚未和其他同學一樣,經過北京兩個月的教戰訓練;其二,我畢竟不是像本地人一樣在雙語的環境下長大。但這樣的程度,到底能不能開始承接口譯工作呢?坦白說,我也不曉得。

昨天需要口譯的場合是中新雙方有關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研討會。我帶著忐忑又好奇的心態報名了。之前在外商工作時,其實有多次幫英籍總經理及不諳英文的業務同仁之間溝通的非正式口譯經驗;所謂的國際會議,其實之前在工作時,一年總也要開三四次。何況,不踏出第一步,怎麼能期待自己在這方面有所斬獲呢?於是套上八百年沒穿(且竟然還穿得下)的古馳套裝和費洛加蒙皮鞋手袋,就這麼前去進行一個上午的工作了。

我主要負責的是在開場時,在本地局長的英文致詞之後宣讀她的中文譯稿,及在講演結束後的問答時間,替答問雙方做雙邊口譯。讀中文稿沒啥挑戰性,只要看局長的眼色行事即順利完成任務;問答的口譯呢,較無法預期答問雙方會提出什麼內容及內容的長短,只有拼命做筆記,講完時即時將內容譯成目標語文,如中譯英,英譯中,儘量在內容及語氣上做到忠實的程度。

中午完成任務後,我心裡舒了一口氣。自己的評價是至少盡了力,也儘可能忠實的傳達問答雙方每一句話的原意;口氣還算順暢,也沒有明顯的結巴。中間鬧了一個小笑話,就是在不斷的中譯英/英譯中的轟炸下,某位中國官員以中文回答後,我竟然也跟著講中文~台下傳出笑聲,我趕快講了一聲“Sorry“,接著還是快快的把內容譯成英文。當時的我,其實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回到家後,整個下午還處於對這次口譯初體驗的興緻勃勃狀態。但是晚上九點的一通電話,卻像是在我頭上潑了一大桶冰水。

是譚教授打來的。她委婉的問我早上口譯的過程,接著說,其實會議單位,對當天連我在內的口譯員~是極不滿意的。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原先期待“專業“口譯的水準,而我們沒有做到;其中還提到了我那“中譯中“事件;他們認為~他們自己局裡的人來做還比較好;並質疑校方是不是沒有派出最好的學生來參加此次會議。

聽到這段話的我,說不難過,不心灰意冷是不可能的。我儘可能鎮定的把早上的過程描述了一遍。譚教授也叫我不要太在意,因為她認為雙方的認知的確有差距,且鼓勵的說,新加坡真的很欠缺這方面的人才,不經過多次的磨練或像這次的“跌倒“經驗,是不能往上提昇的。

我還是很難過,不斷想著:是不是就此放棄對口譯的嘗試,回歸單純的主婦生涯?我還能有下次機會嗎?有的話,下次表現又會如何?

遠在香港的老公也安慰我:或者會議單位只是想殺價,或不想付錢,所以找藉口吹毛求疵罷了~但若不是我自己表現有漏洞,怎麼會給別人找藉口的機會呢?

過了一天的我,今天下午又和朋友吃喝玩樂一番後,也稍微比較釋懷了~要出來做事,本來就要有被人批評的雅量嘛!何況,除了出鎚事件外,我自己的表現真的完美無暇嗎?當然不。尤其是中譯英,發音是否準確?用詞是否精鍊?專業用語大概也有很多誤用之處吧。我的表現本來就是班上的中等程度而已,能怪人說派的不是最好的學生嗎?

回家摟著兩個小寶貝,發現跟他們相處,還是最快樂無憂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呢?反正,不要放棄加強自己能力的機會。走一步,算一步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jen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